2)第三百八十章 大乾名士马子升_杂家宗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看重科举功名的官员眼中,这成了马晋的一个黑点。

  但如今马晋成了名士就截然不同了,以名士在士林中的影响,足以抵消其科举出身问题。

  这不是个小事,官员升迁是很看重这个的,这决定着你在官场能走多远。

  ………

  不说别的,满朝在三品以上的文官,二榜进士占据了八成,剩下的两成才是同进士出身,而能以举人功名混到三品的,绝不超过一掌之数。

  至于没有科举背景的文官,三品以上的,更是一个没有。

  如今朝中的几个大佬,六部尚书、五位阁老,更是无一例外,全部都是二榜以上的进士出身,前三名的一榜,状元、榜眼、探花也有两三个。

  而这些大佬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,科举出身占了很大的便宜,大乾选文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,如果出现一个空缺,有两个候选官员,那科举成绩好的几乎有七成的机会。

  除非那个科举出身差的,无论是能力还是品德,都能碾压对方,否则绝对会败于人手。

  这些现象俱以表明,在官场,科举出身的重要性,而马晋这次取得的名士身份,就可以抵消这种差距,毕竟名士者,天下士人之楷模,又岂会比不上一个进士功名。

  ………

  在这段时间,年轻的马大名士可没少忙活,结交了不少士林大佬,文豪巨擎,这让马晋在士林的地位慢慢稳固,而其的名声也从民间传入了士林,且越来越隆。

  要知道,马晋这些酒可不是白喝的,这段日子,已经不止一个大佬当众夸赞他,为马晋刷名声。

  文人名气这东西,非常虚无缥缈,在宣传渠道堵塞单一的大乾,很大的程度上,都是靠前辈名人夸奖或吹捧的一句话,从而慢慢传出来的。

  我们在史书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节,其人年少时曾拜见当地大佬,言行得体,举止大方,得到了大佬的开口赞誉,后传扬开来,其人就变得小有名气了,成为年少俊杰。

  当然,以马晋的名声,这些大佬夸不夸都是那么回事,无非是锦上添花,让履历好看一些,以后有人吹马晋时,也能旁敲侧击的引用两个名人,来衬托一下马晋的不凡。

  例如那谁谁谁,当初夸马先生什么什么,谁谁又赞马先生什么什么之类的………

  ………

  名声大小什么的,马晋不是太在乎,毕竟从《隋唐》开始,他的名声就与日俱增,几年下来,马晋早就对此麻木了。

  此番约见各路大佬,除结识人脉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给《杂志》铺路。

  毕竟这些人都是士林一等一的人物,放在外边也都个个名声斐然,是大乾最顶尖的一批文人,无论是学问还是才识,俱是不俗。

  而马晋所初定的《杂志》,预计每刊至少需要十几至二十篇的文章,除固定的几个板块外,还需要很多有质量的稿子。

  尤其是在前期,最好刊登这些名声大的文人文章,以壮声势。

  所以,马晋借吃饭结识为由,约了十几份稿子,无一例外,全是大乾知名的名士大儒……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j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