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68章 随侯珠与玻璃_满级考古大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蛇,然后蛇衔明珠来报答随侯。

  这个传说肯定是不能信的,传说里大蛇是被打成两段,然后被随侯救活的。

  而且这个传说是西汉之后才补充完全的,并非是真的历史记载。

  但是历史上应该确实有随侯珠的。

  战国时就有随侯珠的记载了,而且有板有眼。

  随侯珠一直都是随国的宝贝,后来随国被楚国干趴下,臣服楚国后,随侯珠就被楚国拿走了。

 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,随侯珠是什么时候落入楚王之手。

  但是有记载,公元前350年,楚宣王得知秦派使者观看楚国的宝器,召令尹子西问道:“秦欲观楚之宝器,吾和氏之璧、随侯之珠,可以示诸?”

  这说明当时和氏璧和随侯珠都在楚国的手上。

  后来这两样东西就到了秦始皇手上。

  这也是有记载的。

  李斯的《谏逐客书》中,曾对秦始皇劝说道:“今陛下致昆山之玉,有随、和之宝,垂明月之珠……此数宝者,秦不生一焉,而陛下说之,何也?”

  这段话重点在说啥不重要,反正可以证明随侯珠,和氏璧到了秦始皇手上。

  后来和氏璧拿来做了啥,全华夏人都知道。

  传国玉玺!

  但是随侯珠,在此之后就消失了。

  传国玉玺在传了1600年后,也消失了。

  两千年来,有无数人想要找到这两个文明瑰宝。

  但是都一无所获。

  传国玉玺到底丢哪里了,确实是千古谜题。

  但是随侯珠在那,学术界还是有一个大致猜测的。

  八成是随秦始皇殉葬了,在秦始皇陵的某个随葬品室内放着呢。

  而这枚被传颂了近2500年的文明瑰宝随侯珠,到底是啥?

  学术界有很多争论。

  其中有一个论点,就是认为这随侯珠可能是玻璃器。

  因为,在曾侯乙墓中,就出土173颗玻璃珠!

  这些玻璃珠表面布满圆圈纹,一般称作“蜻蜓眼”式玻璃珠。

  东汉王充写的《论衡》,也提到:“随侯以药作珠,精耀如真。”

  东汉所谓的“药”,其实就是方士们做药丸时使用的铅。

  而华夏的玻璃,就是用铅和其他物质混合烧制出来的。

  通过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两相验证,可以得出一个结论。

  战国时的随国,就已经善于烧制玻璃珠了!

  那随侯珠,也许就是一颗随国烧制的最棒,最好看的玻璃珠!

  当然,因为这个结论实在是有些破灭。

  大名鼎鼎的随侯珠,居然只是个玻璃珠,这个说法显然是没办法让大众接受的。

  不过不管这个论调是正确还是错误。

  战国时期的随国,已经很会烧制玻璃器,这点肯定是对的。

  而随国后来成为了楚国的一部分。

  南越国又继承了非常多楚国的移民和文化。

  这一下,南越王墓中,能出土这么多玻璃器,就非常的合理且让人惊喜了。

  特别是那颗玻璃珠。

  样式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玻璃珠一样,都是“蜻蜓眼”式的玻璃珠!

  很有可能,这是一枚战国时期就已经烧制出来,历经随国、楚国、秦国,最终到了南越国手上,一直保存的珍宝。

  手捧着这枚玻璃珠,一向沉稳的傅谱,都难掩激动的情绪。

  他急躁的喊道:“小刘,快将这枚蜻蜓眼珠,和其他玻璃器,全都送到中科院那边做能谱分析!”

  “看看这些是不是玻璃!是不是华夏古法制作的玻璃!”

  虽然这些玻璃器,看着像玻璃,和以前出土过的玻璃器样式也相似。

  但是傅谱也不敢保证,这就一定是玻璃了。

  科学的严谨性告诉他,必须要送去检测!

  只要能确定,这些器物的成分是以铅和钡构成的。

  那这批来自西汉,甚至是战国时期的玻璃器,成为广州之宝,乃至广东之宝都是板上钉钉的事了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j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