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14章 外号比真名还要出名,怎么办?_满级考古大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南”,指的是他在中央长期担任的某个官职。

  姜太公受封齐国后,绝大部分的时间,都是呆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“太师”。

  后来也是在周首都镐京去世的。

  所以他见于史书或者两周时期的铭文中,都是被称呼为“太公”。

  而且因为他实际上参与了齐国的建设,也亲自治理过齐国一段时间,并非是完全没有管理齐国。

  所以偶尔也会在铭文里看到“齐太公”的字眼。

  但是南宫适见于铭文中只有“南公”,而非“曾南公”,所以陈翰认为南公适可能并没有就封。

  第一代曾侯,大概率应该是南宫适的儿子!

  也许,历史应该是这个样子的。

  武王将南宫适封到了随,于是南宫适派遣儿子来到了随地,建立了曾国。

  这和周公儿子到曲阜建立鲁国,召公儿子到蓟地建立燕国一样。

  只是曾国并没有像那些大国一样,迅速扩张壮大起来,无法用一两个地名来概括称呼。

  不像泗上的任国、滕国、莒国、任国、郯国、费国、邳国等国,在历史纪录中,直接就用封地的名字,代称了国家名。

  比如费国在费地,就被称为费,莒国在莒,就被称为莒。

  也许曾国的国都在随地,地方又不大,久而久之的就被称为“随”了。

  但是曾国和那些泗上小国不同,曾国是武王亲封的诸侯国,国君是曾侯!

  所以在青铜器的铭文上,必须要刻上“曾”这个官方国名!

  而“随”这个非官方的国名,只是列国对曾国的惯称而已。

  也许曾国人自己都习惯了这个“外号”,但是在正式的青铜器铭刻上,肯定不能刻“诨名”的。

  就像是,不能因为被同学叫胖妞,就真的在高考的时候,填写姓名填胖妞吧!

  如果东西周时期有知乎的话。

  也许曾侯会在知乎上提问:“很困扰!外号比真名还要出名,怎么办?”

  不过,这也只是陈翰的一个猜测而已。

  到底事实是不是如此,还得看叶家山这边的曾国早期国君墓葬,能不能有佐证。

  在穆教授这得知了还没挖到曾侯墓后,陈翰就有些沮丧的告别了穆教授,拉着罗正豪准备离开了。

  “老罗,之后如果你们发现了曾侯墓,有记载了什么重要信息的铭文,记得一定要第一时间就通知我啊!”

  “按照我的推测,第一代曾后应该是作为外来者,征服了随地的本土势力后。才建立姬姓曾国的。”

  “有很大概率,在初代或者二代曾侯的墓里,会有青铜器记载了这一涉及到曾国建立的大事!”

  “如果能在青铜器上发现任何“随”字,那曾随二国合一只说,就板上钉钉了。”

  离开之前,陈翰再三的叮嘱罗正豪。

  虽然说文峰塔M1号墓出土的编钟,铭文记载的内容,几乎已经可以证明曾随是一国了。

  可是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j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