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三十章 贯通全境五十载,国之重器唯教谕 上_明朝小公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全数改修水泥直道,其后聘筑路分司一部往金陵筑路。

  再视情况由金陵为基点拓展至应天府,而顺天府这边则是向金陵方向筑路。

  应天府下辖区域较大,朝臣们估计规划主干道的修筑就得十年时间。

  这十年则顺天府方面抽调筑路分司一部,以京师为基点一方面向金陵拓展。

  另一方面则是必须要贯通于京师至九边的水泥直道,保证京师可以随时预知九边军情。

  二十年内先将京师至金陵、京师至九边主干道全数改作水泥直道。

  后三十年则是根据各行省情况,先将京师至各行省主干道逐步改建完毕。

  京师方面优先的便是晋西北、冀北、豫南三地,后贯通至秦地。

  金陵方面则是跨入闵粤地区,先修至各行省布政使衙门所驻府。

  随后以此为基点再向周边州府、两京方向拓展,三十年内逐步完成帝国各州府至两京的所有道路改建。

  道路修筑在这些个朝臣们的叽叽喳喳的规划中大致完成了,边上的内官则是记录下来。

  很快的这份记录便被誊抄了几份,交到了三大学士、六部尚书及王越、汪直、刘大夏等人的手里。

  筑路讨论完毕了剩下的就是识字的问题了,这个问题甚至比筑路还需要重视。

  “小子真就不明白了,太祖爷爷、历代先帝多次提及社学、百姓之教……”

  张小公爷看着这些又不说话了的朝臣们,那双丹凤桃花中满是无奈。

  “怎么这么多年,就不见丝毫长进呢……”

  这话说的一众朝臣那面儿红的跟猴子腚似的,可人家玉螭虎这说的没错啊!

  刚开国洪武二年,朱家太祖郑重其事的召见了中书省毫不犹豫的下诏:

  “宜令郡县皆立学,礼延师儒教授生徒,以讲论圣道,使人日渐月化,以复先王之旧,以革污染之习……”

  “此最急务,当速行之!!”

  专门郑重其事的召见中书省,而且是在开国的第二年。

  由此可见那位朱家的太祖爷爷对于国民教育一事,是有多么的重视。

  只是这位朱家的太祖之后,建文、永乐、洪熙、宣德四朝,皆不见其下诏兴建社学。

  于是这导致的便是社学在这四朝内渐渐废弛,近乎可惜。

  当然,户部的佀钟自然不可能蹦达出来说:

  狗屁!建文至宣德四朝,咱大明的社学就只剩下不足五十之数矣!

  这就不是跟张小公爷对着干了,这是要指摘历代先帝啊!

  而且英宗时确实比较重视,比如河南布政使李昌祺上疏:

  “城市乡村,时俱有社学,近年废弛……”

  “即今各按察使添设佥事,专督学政,乞令府、州、县官量各辖人户多寡,创修社学,延师训之……”

  “遇儒学生员名缺,即于社学无过犯,高等子弟内选外,庶得学业易成……”

  英宗随即下诏,令各处提学官和府、州、县官严督社学、不得废弛!

  并提出嘉奖:其有俊秀向学者,许补儒学生员。

  正统年礼部办事官郑兴常献太平十二策,英宗纳之。

  随后谕吏部各处社学,悉令提学官严督劝课、不许废弛。

  天顺六年再敕谕曰:

  “尔凡提督去处,即令有司:每乡每里俱设社学,择立师范,明设教条……”

  “以教人之子弟,年一考较,责取勤效,仍免为师之人差役……”

  张小公爷看着这些个面红耳赤的重臣们,叹气道。

  “师者,国之重器也!怎可轻慢?!怎敢轻慢?!怎能不置一部专事职之?!”

  :。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j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