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08章:亩产多少?_开局要被唐太宗五马分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这在以往的时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啊!

  在接下来一次又一次的聊天中,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愈加绽放,他发现了李恪身上的才能,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这个儿子非常的温顺,关键是不会有太过于暴戾的情绪,即使面对皇位也是如此的淡定。

  父子二人走了好大一会儿,李世民才说道:“一会儿去见一下你母亲,父皇这里有新上贡的一些瓜果也带过去一些。”

  “谢父皇!”吴王恪心中的喜悦早已窜上眉梢。

  此时的秦寿门口。

  一下子来了好几辆马车。

  长孙无忌,太子李承乾,四皇子李泰,九皇子李治,谁也没有想到,平日里不怎么见面的几个皇子,今日竟然在这里碰面了。

  几人看到对方的一瞬间,眼神不由猛地一缩,脑海里冒出几个字:他们怎么来了?

  既然见了,只好皮笑肉不笑的打招呼,

  “太子!”

  “四弟!“

  “国舅!”

  “九弟!”

  “......”

  就在气氛尴尬的时候,门吱呀一声响了,高阳黑着脸走了出来,“你们怎么又来了?天天没事儿干吗?”

  不是和你们说了,让你们以后少来吗?

  这一天天的,日子简直没法过了。

  几人不由挠挠头,“十七妹,我们就是过来闲坐一下?”

  高阳幽幽的看着他们,想骂却又不知道该怎么骂,半晌才冷哼道:“你们来也是白来,郎君不在家。”

  “哦,他现在去哪儿了?”

  “浐河边上种地呢!”高阳没好气的说完就把门给关上了。

  众人不由一愣,面面相觑。

  长孙无忌:“李治,好久没有去浐河边上转转了,我们去那边看看去?”

  “好!”李治回答道。

  太子和李泰定然也不会放过这机会,也上车跟了过去。

  等他们到了的时候,离老远就看见秦寿和几个人正在田里面查看什么东西。

  这里正好有一片水田,里面似乎种植着水稻。

  对于这一点,唐朝时候,长安地区的气候和如今有着天壤之别。

  唐时关中气候温暖湿润,降水丰沛,长安城东郊临近骊山,有浐河、灞河,也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,甚至还有森林存在,当时的长安人应该比今天的西安人生活要舒适一些。

  长安城地区不仅不缺水,反而有着河水、湖泊、天然森林以及自然地势起伏,水系充沛。

  所以,此时不仅种植着栗小麦,还有一些地方有水稻的种植。

  车子已经走不了了。

  他们下车刚想继续往前走,却听秦寿说道:“老舅,被往前走了,千万莫要把苗给我踩了!”

  众人连忙往后退了几步。

  过了好大一会儿,秦寿才从田里面走了出来,“老舅,你们怎么找这里了?”

  “嗨,没啥事儿,就是想看看你最近忙活啥?”长孙无忌试探的问秦寿:“听说了吗?咱大唐的五皇子李祐造反了?”

  嗯?

  秦寿猛地抬头,“谁,李祐造反了?”

  不该啊!

  李祐怎么会造反?

  现在的时间点还没到的吧?

  “他为啥造反啊?”秦寿一脸惊诧的问道。

  此时,所有人都看向了秦寿,包括长孙无忌一脸鄙夷的看着秦寿,心道:“尼玛,狗日的东西,你装糊涂是吧?为啥造反你不知道吗?”

  还不是你逼得他的造反的?

  你装啥呢?

  “这事儿你不知道啊?”

  秦寿懵逼的道:“我上哪儿知道去,你们来就为了告诉我这事儿?”

  “.......”

  见秦寿装的一脸发懵的样子,众人更加无语。

  装的真特么像!

  李治问道:“妹夫,你怎么种起地了?”

  “这不就是......”李承乾伸手就准备摘下来。

  “住手!”却听秦寿大声呵斥道:“这是杂交水稻,亩产600斤。”

  “多少?”

  历史记载,宋朝太湖地区的稻米产量,不过亩产220公斤左右,也就是亩产450斤左右,到了康熙年间也不过亩产800斤,这还是当时的最高产量。

  而在大唐的稻米产量更低,亩产不超过300斤。

  600斤?

  这一下提高了百分之百?

  众人一听,脑子嗡的一声,简直太令人震惊了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j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