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五十五章 辽镇官兵各有所想_逆天换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架空,想插手就肯定抵制。

  有些事情做得说不得,哪怕是割据的军阀,也要在名义上遵从中央呢!

  更何况,在封建社会,欺君罔上、抗旨不遵,对于普通老百姓,是难以理解和相信的。

  既要让百姓安心,相信目前施行的政策具有持续性,又不能表现出敢与朝廷叫板,不听从皇帝圣旨的意思。

  这,似乎有点难办,就是什么也不做,老百姓那些胡思乱想,也应该影响不到大局吧?

  郭大靖坐下来,又思考了片刻,还是提起笔,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成书信,让人送至金州请毛文龙阅看。

  有两个办法可以消除,或是缓解百姓的顾虑,郭大靖认为实施比不实施好,至少在将来与朝廷争夺辽东治理权的时候,能够有些作用。

  首先是继续挂羊头卖狗肉,用军户制的名义,来维持目前的政策,使百姓继续受益,反正他们也习惯了,并不在乎身份这个问题。

  其次则是给百姓发放文书,类似于后世的承包合同,定下十年的期限。

  私凭文书官凭印,有东江镇或毛文龙的印信,会让老百姓觉得踏实。朝廷将来要插手,或是改变的话,这边反对和阻挠,也有依据和借口。

  十年,差不多够了;不行,就来个十五、二十年。

  “只要东江军不入关镇压民乱,蔓延的农民起义,就会春风吹又生,终成燎原之势。”

  “只要崇祯没有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魄力,大明这艘破船,衰落的势头就不会改变。”

  郭大靖走出房门,在冷冽的寒风中呼出一口长气。

  大乱大治,小乱小治。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,对腐朽的大明是一种摧毁,对原有的体制,又可称得上是一种洗涤和净化。

  只不过是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遭了殃,还有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士绅,也被饿到发疯的饥民所摧毁,还有那些地方官员。

  想到这些,郭大靖有些迷茫,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变得冷血,无能为力和尽力而为是不是他的借口。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巨大的战船噼开波浪,向着远方驶去。

  寒风吹拂在脸上,何可纲却感到舒惬般的轻松,转头望向海岛,又望向陆地,舒出了长长的一口气。

  原定三天就出发,拖来拖去,已经半个月时间过去。

  终于,在方正化的不断督促下,以及卡在觉华岛的粮饷,一万辽镇官兵,还有他们的家卷,登船出发,直向辽南而去。

  “一次载运四五万人马,东江镇的水师的实力已经强大到如此程度。”黄得功凑到何可纲旁边,发出由衷的感慨。

  与黄得功一起凑过来的,还有两名将领,他们都是辽镇中的边缘人物,与祖家没有什么关系。

  何可纲笑了笑,说道:“建虏绕道入关时,东江镇便能跨海转运数万人马,还有大量的武器弹药。如今,快一年时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j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