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八二三章 自身定位(下)_新顺1730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来说,复古派的儒生,在那边上层的渗透,应该还是比基督教传教士靠谱的,最起码不会出现因为要求离婚和戒酒之类而出现上层反对的情况。

  加之土地制度、文化习俗,相对来说也更适合他们搞复古尝试。复古在大顺这肯定是不行了,经济发展的和古时完全不一样了,倒是那边说不定还真有可能。

  通过学识,非常容易就可以成为酋长之下的士阶层,帮着搞出来一个扭曲成朝鲜国种姓制度那样的魔改儒家朝贡国,还是很有可能的。

  终究,旧时代的瓦解,还是要靠经济基础的改变。

  而檀香山的经济基础、土地制度,短时间内没有机会改变。

  因为要改变,需要资本渗透、土地私有化、兼并、种植园、农场这些东西,瓦解过去的经济基础。

  历史上,瓦解了檀香山原有经济基础的,是美国的西进运动、美国和广州的贸易。

  最终瓦解这一切的,是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,使得北方的蔗糖市场、咖啡市场,出现了巨大的空缺。大量资本涌入,种甘蔗、榨糖、种咖啡,瓦解了原本的经济基础。

  而这对大顺来说,这个情况又很难发生。

  毕竟,大顺资本想种咖啡,甘蔗,也不会跑这来种,在南洋方便的多。

  南洋有的是可以种甘蔗、种水稻的地方,距离又近,利润更高,大顺的资本有病才会跑那去,瓦解当地的社会结构。

  是以只要美洲西海岸还没有发展起来,资本就不会往这地方投资去搞农业的。而美洲西海岸想要发展起来,短期来看,是没啥可能的。

  复古派儒生念念不忘的很多东西,如井田、王制、官造、士民等等,都可以在岛上进行尝试,不说是无缝连接吧,肯定比在大顺的苏南地区搞要契合的多。

  而且,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大顺的毛皮贩子,需要的只是一个冬天过冬的港口、一个有限的谷物提供地而已。

  檀香山很长一段时间内,都将保持一种半静止的社会结构。

  应该说,复古派儒生的一些想法,对檀香山这样的阶级刚出现的原始社会,还是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的。

  尤其是上层,而且排斥度应该不会太高。

  说不定还能亲眼目睹有活人祭改为人俑的过程,有助于加深理解周代商的巨大进步,也有助于他们理解先秦古籍记载的一些此时可能不能理解的东西。

  信上,刘钰也算是说的比较明白。

  这地方,只靠剑去征服,是无意义的。所以,希望他们这些儒生,能够做一些尝试。

  改造他们。

  同化他们。

  藩属他们。

  行三代之法、进井田之制。

  当然话还是说的比较客气的。

  但看完这信之后,孟松麓还是能深切感受到自己老师之前的那声叹息。

  虽未明说,但这信里面的意思还是充满了嘲讽。

  前后加在一起,其实就是一句话:让他们找准自己的定位。

  未来,你们或许可以幻想一下、空想一下。

  过去,你们可以尝试改变一下,往现在靠一靠。

  然而最关键的现在,此时此刻,现实问题,你们还是歇着吧。你们解决不了。

  至于此时,只能做时代大背景的附庸,妥协之后,融入改革,抓住时代下纺织业发展的机遇,把小小的、没有地主佃户矛盾的、理想主义儒生扎堆的这个乡社的一堆问题,解决了。

  话很客气,但越客气,看下来就越觉得郁闷憋气。

  仿佛是说,把圣教传到那片岛屿、把那里搞成藩属,是现实中你们最有机会,最切实际的“立功”方式。

  至于别的,并不看好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j11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